欧比特交易所简介:4.6 亿诈骗案背后的非法对赌盘真相

 

“欧比特交易所简介” 的查询需求,易被其曾宣称的 “合规形象” 误导。结合 2025 年法院生效判决、案件细节及监管政策可知,欧比特交易所(OURBIT)并非合法金融交易平台,而是程某等人设立的虚拟货币诈骗工具,通过虚构交易、操控数据等手段诈骗近 3 万人,涉案金额达 4.6 亿元,34 名主犯已被判处 3 至 12 年有期徒刑,其所有业务在我国均属非法犯罪活动。需从虚假包装、诈骗本质、法律后果三方面拆解,认清其犯罪面目。

欧比特交易所的 “合规外衣” 全是精心伪造的诈骗道具,无任何真实资质。该平台对外宣称 “在新加坡注册”“持有美、英金融牌照”,还打出 “全新止盈止损”“首创交易 0 滑点” 等噱头,试图营造专业可靠的形象。为进一步迷惑投资者,平台参照比特币市场价格伪造交易 K 线图,虚构 9 种虚拟货币的交易假象,让用户误以为能参与真实的国际市场交易。但法院审理查明,这些资质宣称全是谎言 —— 所谓 “海外注册” 无真实文件佐证,“金融牌照” 系 PS 伪造,其展示的交易数据与外部市场无任何关联,本质是封闭的虚假交易系统。

其核心运作模式是 “用户 - 平台对赌”,通过三重手段实现定向收割,诈骗套路已形成产业化分工。首先是 “层级化引流”:平台设立商务部门发展一级代理,代理再层层发展下线,通过虚构身份、晒虚假盈利截图、预设话术等方式诱导用户入金,形成 “平台 - 代理 - 受害者” 的诈骗链条。其次是 “数据操控收割”:技术部门通过后台设置 “滑点”(人为扩大成交价差)、制造 “插针”(价格突然剧烈波动)、推行高杠杆交易等手段,大幅增加用户亏损概率,确保平台在对赌中稳赚不赔。最后是 “盈利账户封杀”:对极少数侥幸盈利的用户,平台直接锁定账号、游说追加投资或封禁账户,彻底断绝提现可能,实现 “零漏网” 收割。受害者梁某的经历极具代表性:初期亏损后追加投资稍有盈利,随即遭遇平台卡顿、“插针” 爆仓,最终被骗 300 多万元。

参与欧比特交易所相关活动,已触及刑事犯罪红线,面临法律与资产的双重毁灭。法律层面,法院明确认定该平台运营系诈骗犯罪,34 名被告人因诈骗罪获刑,即便未直接参与平台运营,仅协助发展客户的代理也被追究刑责。我国十部委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此类平台交易本身就不受法律保护,若涉及代理、推广等行为,更可能构成共同犯罪。资产层面,近 3 万名受害者的 4.6 亿元资金已被犯罪团伙瓜分挥霍,判决生效后仅追回部分赃款,绝大多数损失无法挽回,印证了 “参与即亏损” 的铁律。

识别此类诈骗平台需把握三个核心特征:凡是宣称 “海外注册、持有多国牌照” 却无法提供国内监管备案的,必是虚假包装;凡是交易中频繁出现 “滑点”“插针” 且客服无法合理解释的,必是对赌盘操控;凡是要求通过私人账户或虚拟货币入金的,必是诈骗陷阱。我国对虚拟货币诈骗的打击力度持续升级,2025 年多地法院审结类似案件,涉案人员均被依法严惩。

欧比特交易所的 “简介”,本质是一部虚拟货币诈骗的犯罪实录。它以 “创新交易平台” 为幌子,用产业化分工实现规模化诈骗,最终难逃法律严惩。对我国用户而言,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都不存在 “合规” 可能,远离所有此类平台,选择银行理财等合法金融渠道,才是守护资产与自由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