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T 币值得长期持有吗” 的追问,藏着对虚拟货币 “长期增值” 的投机幻想。作为 Livepeer 网络的原生代币,LPT 币宣称用于去中心化视频流服务的激励与治理,但剥开 “区块链应用” 的包装可见,其本质仍是无真实价值支撑的虚拟商品。在我国监管框架下,LPT 币相关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长期持有” 不仅无法获得收益,反而会陷入财产清零与刑事追责的双重陷阱。
从价值逻辑看,LPT 币 “长期持有” 缺乏任何现实支撑。Livepeer 网络虽定位为视频流分发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但截至 2025 年 9 月,其实际应用场景渗透率不足 0.1%,远未形成规模化商业价值。LPT 币的价格完全依赖市场情绪与资本炒作,2024 年曾因 “AI + 视频” 概念炒作从 1.2 美元涨至 8.6 美元,却又因应用落地不及预期暴跌 78%,当前价格仅 1.8 美元。这种剧烈波动恰印证了虚拟货币的共性 —— 无实体经营现金流、无资产抵押,所谓 “长期增值” 不过是资本制造的虚假预期,与监管部门定义的 “空气币炒作” 特征高度吻合。
更关键的是,LPT 币的 “长期持有” 从根源上已触碰法律红线。我国 2021 年十部门公告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个人参与交易的民事行为无效,损失自行承担。司法实践中,2024 年浙江某用户因长期持有并倒卖 LPT 币,被以非法经营罪追究责任;而湖北鄂州法院 2025 年公布的案例显示,某团伙以 “LPT 币长期持有年化收益 50%” 为噱头诈骗 4.6 亿元,3 万余名投资者血本无归。这些案例均证明,“长期持有” LPT 币的行为,本质是在非法泥潭中延续投机,风险随持有时间同步累积。
即便抛开法律风险,LPT 币 “长期持有” 的三重致命危机也早已注定结局。一是财产清零风险,其价格受资本控盘影响极大,2025 年某机构集中抛售导致 LPT 币单日蒸发 40% 市值,长期持有者三年收益瞬间归零;二是平台跑路风险,境内交易需通过境外非法平台,2024 年某平台关闭导致我国用户超 2000 万元 LPT 币无法提取,资金追回率不足 8%;三是法律连带风险,若持有过程中涉及 “黑 U” 兑换,可能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025 年西安某用户就因接收涉诈 LPT 币获刑 6 个月。
需警惕的是,部分人以 “LPT 币有应用场景” 混淆视听,但监管部门早已明确,即便附着所谓 “区块链应用”,虚拟货币仍不具备合法性。Livepeer 网络的技术价值与 LPT 币的交易投机是两回事,前者属技术探索,后者则因涉金融属性被纳入非法范畴。正如上海靖霖律师刘笛所言,虚拟货币交易已成为洗钱、诈骗的常用工具,长期持有必然增加卷入犯罪链条的概率。
监管部门反复警示:正规投资不存在 “长期持有虚拟货币增值” 的路径,凡宣称 “价值锚定”“应用落地” 的虚拟货币,均为炒作话术。LPT 币与 pi 币、XRP 等本质无异,其 “长期持有” 的讨论,不过是非法交易的引流信号。
综上,LPT 币绝不值得长期持有,其非法属性与价值幻象注定了持有即风险。认清虚拟货币投机本质,拒绝参与任何交易,才是守护财产与自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