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 币创始人” 的指向需先厘清核心认知:当前市场中明确的 IP 币($IP Token)是 Story Protocol 区块链项目的原生代币,其并非由单一 “创始人” 独立推出,而是由一支跨领域技术团队主导开发,核心代表人物为前谷歌 DeepMind 产品经理 Jason Zhao。但必须明确,即便有专业团队背书,IP 币作为虚拟货币,其发行交易在我国仍属非法金融活动,认清团队背景与合规边界的区别是关键。
IP 币的开发团队以技术与行业经验为核心竞争力,而非个人光环。根据 Story Protocol 官方披露及行业报告,IP 币的核心开发团队汇集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与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人才。核心推动者 Jason Zhao 曾任职于谷歌 DeepMind,深度参与 AI 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对 AI 时代知识产权管理的痛点有着直接洞察 —— 这也是 IP 币聚焦 “知识产权代币化” 的重要原因。团队成员还包括资深区块链工程师、加密货币经济学家及媒体行业专家,多人拥有硅谷科技公司或头部区块链项目的从业经历,形成了 “技术研发 + 场景落地” 的复合团队结构。
团队背景支撑了 IP 币的生态定位,但未改变其虚拟货币本质。依托团队资源,IP 币被设计为 Story Protocol 生态的核心枢纽,具备支付交易费、知识产权资产(IPA)注册验证、生态治理投票等功能。例如创作者可通过质押 IP 币完成 AI 训练数据、专利、数字作品的链上确权,企业则需使用 IP 币获取知识产权的商业许可。这种 “功能型代币” 定位看似有明确应用场景,实则与多数虚拟货币一样,价格波动完全依赖市场炒作 ——2025 年 3 月 IP 币曾因 “AI + 知识产权” 概念热潮大涨 430%,但缺乏持续的价值支撑。
需警惕借 “专业团队” 背书的炒作陷阱,且合规风险不可规避。尽管 IP 币团队具备专业背景,但市场中已出现仿冒 “IP 币” 的诈骗项目,虚构 “前 Meta 高管担任创始人”“与迪士尼合作确权” 等噱头,实则为无技术支撑的空气币,与此前 “FB Coin” 的虚假宣传套路如出一辙。更关键的是,我国严禁虚拟货币交易,IP 币即便在 Coinbase、OKX 等海外交易所上市,国内用户参与交易仍涉嫌违法。对比维卡币骗局中 “加密货币女王” 鲁亚・伊格纳托娃的虚假包装,IP 币团队的真实性虽更高,但虚拟货币的非法属性并未改变,均不受法律保护。
团队推动的技术探索与代币炒作需严格区分。Story Protocol 团队试图通过区块链解决 AI 时代的知识产权确权难题,这一技术方向具备一定现实意义,类似香港持牌机构对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合规探索。但 IP 币作为生态代币,其价格涨跌与技术落地成效脱节,2025 年数据显示,Story Protocol 的知识产权确权落地案例不足 50 个,远未形成规模效应,却已被炒作至市值超 10 亿美元,凸显虚拟货币 “概念先行、价值虚高” 的典型特征。
综上,IP 币由以 Jason Zhao 为核心的 Story Protocol 团队开发,虽有专业背景支撑,但仍属非法虚拟货币。投资者需认清:团队专业性不能赋予代币合法性,虚拟货币交易始终面临法律追责与财产损失风险。远离 IP 币及同类项目,坚守合规投资渠道,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