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的收入是合法的吗?深入剖析与法律解读

在加密货币热潮兴起之际,炒币这一行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他们期望借此获取丰厚收益。然而,一个关键问题萦绕在许多人心中:炒币的收入是合法的吗?

从法律层面来看,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这里的虚拟货币,涵盖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常见币种 。该通知严禁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活动 。这意味着,在中国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行为已被全面禁止,那么通过炒币获取的收入自然无法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 。

在司法实践中,大量案例也佐证了这一点 。例如,在一些民事纠纷案件中,投资者因虚拟货币交易产生纠纷,向法院寻求帮助。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定虚拟货币交易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像 2023 - 2024 年期间,丁某杰在 Chippay 网络平台从事 USDT(泰达币)代理,程某得知虚拟货币买卖不合法后,诉请法院要求丁某杰返还资金。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投资和交易虚拟货币,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构成对公序良俗的违反,不受法律保护,双方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无效 。

从犯罪层面看,虚拟货币交易常常与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连 。近年来,以虚拟货币为媒介的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包括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非法集资等 。在江苏省建湖县的一起案件中,三个 “95 后” 小伙以虚拟货币交易为媒介从事买卖外汇 “生意”,短短数月完成交易 650 余次,兑换外汇近 3000 万元,最终被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者即便在交易中获得了所谓的 “收入”,但因其行为已构成犯罪,这些收入不仅要被依法追缴,当事人还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虽然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虚拟货币交易可能处于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对虚拟货币交易进行严格监管甚至全面禁止,正成为一种趋势 。虚拟货币本身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扰乱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 。

综上,在中国,炒币的收入不具有合法性 。投资者在面对虚拟货币交易时,务必保持理性和谨慎,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法律风险 。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才是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与收益合法性的正确道路 。